倉儲物流板塊拉升走高,上海雅仕漲停,我國將大力發展智慧物流
倉儲物流板塊拉升走高,上海雅仕漲停,我國將大力發展智慧物流
倉儲物流板塊15日盤中拉升走高,截至發稿,上海雅仕漲停,飛力達漲逾9%,新寧物流、宏川智慧漲幅超5%,傳化智聯、海程邦達、嘉城國際等漲幅超3%。
消息面上,新華社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晚以視頻方式出席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講話。習近平強調,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暢其流。
中商產業研究院指出,中國智慧物流市場規模呈高速增長狀態,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智慧物流市場規模突破4000億元,2020年中國智慧物流市場規模超5800億元。
伴隨大數據、5G、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蓬勃發展,物流行業正在邁入智能化階段,并且從單一設備的智能走向了物流全產業鏈的智能。預計2025年智慧物流市場規模將超9500億元。
國海證券指出,智能物流裝備通常由自動化倉儲、搬運、輸送、分揀、揀選、電氣控制和信息管理系統組成。近幾年國內物流總費用逐年在上漲,快遞業務量持續提升,傳統倉儲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面臨人員成本抬升,同時從業人員數量下降問題。2020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占GDP的比率已降至14.7%,但與美國、日本(8%-9%)等發達國家仍具有一定距離,整體運行效率相對較低。同時不同下游對應的自動化物流設備和軟件等都具有技術共同性,有效提升行業整理空間。具備較強系統集成和軟件開發能力、核心物流設自主研發程度高同時下游行業具有較高毛利的企業或具備更強的盈利能力。
天風證券指出,智能物流設備的國產替代趨勢已起。雖然我國的智能物流設備整體尚體現出定價能力弱、產品以低端為主的狀況,但是目前國內已經涌現一批具備較強競爭力的優質企業,且我國進口物流裝備的數量逐年走低,國產替代已經悄然開始。此外,隨著我國物流科技領域的融資回暖,行業的升級進步有望提速。
制造業與物流業的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智能倉儲物流需求有望持續向好。我國的制造業正處于產業升級至4.0的關鍵時刻,對分工細化程度、自動化率、全產業鏈協同和生產效率再提高等方向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催使我國生產進入柔性化階段。而柔性化的生產則對物流提出更精細、更及時、更柔性的要求,如物流無法跟上生產的節拍,則智能化生產的進程亦將被拖累。且由于制造業對成本的敏感度較高,實現高度國產替代后,成本的下降有望激發出更大的市場。
中觀來看,僅制造業相關的智能物流系統市場過千億,而根據環節,運營端的優質3PL和制造端的集成商將會充分受益。運營商層面,依靠豐富的細分行業物流經驗和智能物流設備使用經驗,運營商的服務有望前置至設計環節,戰略地位和客戶黏度將會隨之提升;制造層面,集成商是直接面向客戶并將各類原材料通過設計優化合理排布在物流系統當中的執行者,處在產業鏈的核心位置。
運營層面,該機構推薦國內領先的電子行業供應鏈企業海晨股份,關注京東物流、飛力達;制造層面,建議關注濰柴動力、美的集團、諾力股份、今天國際、東杰智能、機器人、德馬科技、蘭劍智能、音飛儲存、中郵科技、昆船智能、科捷智能、中科微志、極嘉智、快倉、海柔創新等。